中國新聞網-上海新聞
上海分社正文
華理贈書十余所學校 分享科普科研雙向奔赴路
2024年08月18日 19:58   來源:中新網上海  
華東理工大學戴升教授為小讀者們簽書

  中新網上海新聞8月18日電(許婧)2024上海書展期間,在華東理工大學科普實踐分享會暨《118化學元素》出版兩周年紀念活動現(xiàn)場,一大群中學生拿著《118化學元素》排起了長隊。他們翹首以待的正是心中的大明星——華東理工大學戴升教授。接過學生遞來的書籍,戴升鄭重地在上面簽名,寫下給孩子們的寄語“永葆對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傳播科普知識,傳遞科學精神。本次活動以“科研攜手科普,化學成就未來”為主題,由華東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和出版社共同策劃籌辦,并得到了上海市教衛(wèi)工作黨委宣傳處、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普與科技傳播處的指導支持,吸引了眾多中小學師生代表等線上線下參會,共享“書香之夏”。

  活動現(xiàn)場還舉行了科普圖書贈書儀式,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向華理附中、華理附屬閔行梅隴實驗學校、上海中學、上外附中東校、上海市建平中學、上海市甘泉外國語中學、上海市閔行區(qū)教育學院附屬中學、云南尋甸一中、尋甸三中、仁德一中、仁德四小等10余所學校贈送了《118化學元素》等科普讀物。

  “化學+人文”,跨學科講述中國故事

  科普讀物是科普工作的載體,也是科普最有效的傳播方式之一。

  《118化學元素》的作者戴升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當前國內科普圖書市場中,不少暢銷書都是引進版。他認為,只有原創(chuàng)科普圖書,才更加符合中國國情,懂得中國讀者,激發(fā)青少年的科學夢想。同時,也只有原創(chuàng)科普圖書,才更能讓讀者感受到中國科學文化的魅力。

  聚焦用元素重新認識萬物,《118化學元素》一書為戴升針對中國青少年學情,結合中國生活場景,對化學元素的性質、簡介、應用、逸事等知識,進行化學知識普及的一次重要實踐。

  書中特別加入了 “元素與中國”的特色板塊,著重介紹了化學元素與中國歷史、中國文化及中國制造方面的關聯(lián),是一大亮點。這種結合不僅豐富了科普的文化內涵,也提升了青少年對化學、歷史、藝術等交叉學科知識的感知力,使科學傳播更加生動有趣,非常受青少年歡迎。

  自2022年出版以來,該書在化學元素類圖書全國月銷、年銷中均排名第一,且已重印20余次,總印數達到41萬冊,銷量遠超同類話題的DK等引進版科普圖書,并入選“2023年上海市優(yōu)秀科普作品”和教育部“2023年全國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書目”。

  “科研+科普”,賦能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

  “85后”博導帶著“00后”本科生寫的化學科普書,何以“圈粉”無數?如何科學地傳播科學,讓科普與教育“雙向奔赴”?在訪談環(huán)節(jié),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王慧鋒與戴升圍繞學校在科普工作中的經驗成果、科研工作者在科普中的心得體會以及本科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等話題展開分享。

  “國家有要求,華理有行動!蓖趸垆h表示,學校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chuàng)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持續(xù)加強科普能力建設,構建科普發(fā)展新格局。華理每年都舉辦科技活動周和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動,面向廣大市民和中小學生開放國家重點實驗室,目前已與徐匯區(qū)科協(xié)簽署科普共建協(xié)議,探索以高校資源助力“科普+”的新模式。各個理工科學院依托黨團共建、暑期社會實踐、支教等渠道,將科普作為其中的一塊重要內容,同步扎實推進。同時,華理還有一眾科學“大咖”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正以極大熱情投身科普工作,用專業(yè)的知識和熱情,傳遞科學魅力。

  “科普和科研同樣重要!闭劦酵渡砜破展ぷ鞯某踔,戴升談到,這與自己年少時喜歡閱讀科普讀物密不可分。玻爾利用王水溶液巧藏諾貝爾獎獎章的故事點燃了他對科學的熱情與向往,使他立志并最終成為一名科研工作者!艾F(xiàn)在,我愿意用我對科學的理解,做一個傳承者,把‘象牙塔’里的知識傳遞給社會和青少年,告訴他們科學并沒有想象得那么難,科學在生活中處處可見!贝魃f。

  訪談中,戴升還頗為自豪地分享了《118化學元素》的另一位參編作者張馨予的成長故事。張馨予曾是他在學校導師制下帶教的一名大二學生,在參與科普工作后,深入研究了包括镎在內的多個化學元素,成績從年級前十提升到了年級前五,成為了上海科普作家協(xié)會的學生會員,今年畢業(yè)的她已赴美攻讀博士學位,從事交叉研究。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科普圖書贈書儀式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科普圖書贈書儀式

  也正因帶著本科生做科普、寫書,戴升發(fā)現(xiàn)了讓學生做“小先生”參加科普工作的帶教模式。他表示,做科普的過程也是教學相長的過程!皬慕鼉赡甑膸Ы坛晒,這一模式效果很好。本科生普遍收獲了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主動性,潛能得以激發(fā)!

  博導帶教科普育人,這也是華理堅持科教融合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學校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推行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著力構建研究型、個性化的本科教育體系,探索并實施多樣化人才培養(yǎng)模式。工科試驗班/實驗班招生培養(yǎng)模式,培養(yǎng)國家戰(zhàn)略人才;雙學士學位復合型人才招生培養(yǎng)模式,培養(yǎng)跨學科交叉復合型人才;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開設本碩博貫通培養(yǎng)通道;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培養(yǎng)工程應用型人才;主輔修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助力學生提升綜合素質和能力;開設12個微專業(yè),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需求;針對傳統(tǒng)思政課教學短板,推出“思政V課堂”實踐教學改革……一系列改革探索形成了“學在華理 鑄就卓越”的質量文化,也培養(yǎng)了大批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

  “大思政+大科普”,打造協(xié)同育人共同體

  一直以來,華東理工大學堅持將普及科學知識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深度融合,努力促進科學文化發(fā)展,積極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chuàng)新的良好氛圍。

  華東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宋來在為活動致辭時表示,以戴升教授為代表的一批科研工作者積極投身科普書籍的編寫,開展相關科普活動與系列講座,不僅凸顯了華理的學科特色,更體現(xiàn)了大學服務社會、服務民生的理念和責任擔當。

  如何更好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與科學普及“兩翼齊飛”?宋來分享了自己的3點思考。一是要突出價值引領,建立科普長效機制。二是要厚植文化土壤,打造科普文化品牌。三是要創(chuàng)新科普形式,推動科普取得實效。

  “只有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這個‘高原’,才能成就未來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珠峰’!彼蝸肀硎荆MA理的一系列科普產品和服務,能夠在大中小融會互通、一體化協(xié)同育人方面發(fā)揮更大作用。

  據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社長張輝介紹,接下來華理社還將出版更多關于“數理化”基礎學科的優(yōu)質科普書籍,并通過舉辦科普圖書、講座“進校園”活動,進一步服務于廣大的青少年讀者群體。

華東理工大學科普實踐分享會暨《118化學元素》出版兩周年紀念活動現(xiàn)場
華東理工大學科普實踐分享會暨《118化學元素》出版兩周年紀念活動現(xiàn)場

  堅定文化自信,勇攀科學高峰。未來,華理還將鼓勵更多院士、教授搭建共話科技成果轉化的科普交流平臺,讓科技成果走出高校院所、走出實驗室,不斷培塑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文化、開辟文化建設新領域新賽道,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完)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許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常年法律顧問:上海金茂律師事務所